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题:从“国家账本”看新时代国计民生
新华社记者韩洁、何欣荣、胡璐、刘红霞
大国财政,夯实大国治理基础。
随着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党的十九大后首份“国家账本”亮相,提交人大代表审查。
为国理财,为民服务。打开2018年政府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数里行间折射新时代的国计民生。
新时代的大国经济,离不开大国财政的支持。
这是一份令人振奋的国家收支大账——
2018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将超过18万亿元,支出接近21万亿元,与美国的支出规模进一步缩小差距,彰显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大国气度。
财政部部长肖捷说,经济是财政的基础。2017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扭转了2012年以来增速放缓态势,“恰恰印证了我国经济发展不仅总量扩大,而且质量和效益提升。”
这是一份聚力增效的宏观调控大账——
收支之间,存在2.38万亿元财政赤字。2018年,我国赤字规模与去年持平,赤字率预计为2.6%,比2017年预算降低0.4个百分点。
“调低赤字率,主要是我国经济稳中向好、财政增收有基础,也为宏观调控留下更多政策空间。”政府工作报告如是说。
在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委员看来,赤字率降低释放进一步防控经济风险的信号,同时赤字总规模并未减小,彰显积极财政政策更加聚力增效的新特点,更侧重在结构性方面发力。
“治大国如烹小鲜”。财政支出虽然数额庞大,但也要像老百姓过日子一样学会精打细算。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当前财政状况出现好转,各级政府仍要坚持过紧日子,执守简朴、力戒浮华,严控一般性支出,把宝贵的资金更多用于为发展增添后劲、为民生雪中送炭。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尤其要管好‘钱袋子’,多谋民生之利,要把钱花好、花在实处,让每项民生工程、公共服务真正发挥作用,以解民生之忧。”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代表说,只有这样,百姓才能有更多的幸福感与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