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山西文化的密码【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8-03-07 14:38:13 点击次数:18626 】
《山西密码》是一部对于认识山西、推介山西的“撬动灵魂”的图书,是山西版的《五百年来重著史》
山西历史文化对于中国影响深远。尤其是冠于“三晋文化”的命题,更是对山西历史文化的极大拓展。有关其研究,这些年,来自省内外乃至全国各地的成果迭出,令人倍感欣慰。三晋文化研究会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与发掘,已经持续30年,其宗旨是以“研究三晋之文明,创立未来之新风”为己任,成果还是非常突出。《山西密码》就是其中的精品。
《山西密码》的问世,则有其独到性、创新性。本书以30余万言,对山西乃至三晋文化做了一个总括,如同一部“小通史”,它从地理、历史、经济和人才等4个方面进行了梳理,跨度远涉神话时代、近代及当代;分别探求、总结了山西地域的多个密码,试图寻找到山西失去昔日辉煌、衰败的原因,具有强烈的探索精神和经世致用的历史使命感。如同书名“山西密码”一样,是为了寻找山西文化的密码,并循着这些密码寻找到解决山西社会问题的方法。笔者认同协会有关专家的审读意见,认为《山西密码》是一部对于认识山西、推介山西的“撬动灵魂”的图书,是山西版的《五百年来重著史》。
近些年来山西的政治经济状况让各界有识之士明白:全面转型是山西的必由之路,加快跨越是山西的必然选择。实现发展转型,首先干部要转型。领导干部要用国际的中国的眼光看待山西,用别人的眼光来开阔自己的视野,用创新来丰富自己的路径。前些年,有一部外来著作《五百年来重著史》在山西热销,作者为北京大学教授韩毓海先生。它正是用宏阔的国际眼光看待中国、看待山西,从而引起了山西政界、文化界的强烈关注和反响,对于山西的思想转变,不无裨益。
当时,笔者就曾琢磨,《五百年来重著史》好虽好,但对于山西的解读毕竟不够,有些不接地气,山西何时会有一位“韩毓海”式的学者出现呢?他既有宏阔思维,又了解山西,写一部新书出现呢?!看来,这个人找见了,这就是冯潞同志。
冯潞是山西的知名学者,土生土长于山西,怀着对山西的挚爱和对山西发展的强烈关注,并于1997年开启自费考察山西的壮举,前后耗时20年,行程约18万公里,考察1000余点、线(包括村落、古建筑、路径、山峰、河段、隘口、桥梁等等);此后又历时5年,撰写了文化学术著作《山西密码》,从多个角度探索山西历史上的衰败、辉煌大势及发展走势。
本书透过山西不同凡响的历史底蕴及今日现状,让山西地域的灵魂呼之欲出,并不断冲击读者的心灵,既看到山西的丰厚朴茂之风,又窥出山西发展滞后的瓶颈所在,从而使读者进一步触及到山西本质,从而起到对山西的启蒙、推介作用。
本书通过精炼的文字,把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容起来,文风活跃多变,具有清新、稳健、激越的行文风格。本书把复杂的学术问题形象化,譬如对于山西几千年历史的总结,用了一个“哑铃结构”,比喻两头辉煌中间细弱;在地理方面,把“表里山河”与当前的旅游产业结合起来,总结出“五纵十横”地形结构;在经济方面,提出山西经济的内向型发育的特征,与全国性的市场经济呈现逆袭状态;在人才方面,总结出山西人才在国史排序居于全国第七八位。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山西数千年来命运起落沉浮的历史原因。
他的一个研究方法是“跳出山西看山西”,站到大中国和国际视野中寻求影响山西发展的外在原因。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思维方法和格局。譬如,他提及“衣冠南渡”“大运河兴起”“近现代全球化运动东渐”“交通地理”,这些因素都强烈影响了山西命运的改变。
作者在研究上注重跨学科的交融和实地考察的亲历,注重历史的细节和“大历史观”的研究方法,其中采用了多种比较手段。他受到法国年鉴学派影响,不拘泥于纯历史,而是将历史、地理、经济、人文、社会学……融为一体,从多角度寻求真相。
他也受到费孝通先生的影响,将山西地域的不同范围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譬如一个县域、地级市、地理区域等均出版专著进行研究。同时借鉴了户外考察经历、摄影、采访、绘图等多种手段,使历史变得生动可感而具有说服力。
三晋文化研究会不仅注重挖掘文化资源,也注重人才的培育。作者冯潞同志就是一个成功例子。冯潞同志属于60后,人生经历比较丰富,有过新闻记者、机关秘书、文化编辑的职业训练,如今工作于省城文化系统,平时酷爱文化学术研究,除了在社会学、地域文化研究和传记方面有突出成绩外,在摄影、田野考察、文旅策划等方面也有过人之处,属于复合式人才。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冯潞同志写作《山西密码》,集其10余年的学术精华,他不是那种“钻故纸堆、爬象牙塔”式的学者,而是具有主动进取精神和社会活动才能的文化人。他不仅在房间里查阅资料,冥思苦想做研究,其可贵之处在于其鲜活的田野考察实践,为此他走遍了省内112个县市区,及相邻4省环山西界的20余县。正因其这种知行合一的研究经历,才写出了如此深刻、生动、鲜活的文化学术作品。
当然,本书并非没有瑕疵,譬如涉及当代的东西稍显不足,体会到的政策精神略显不足,这有待于做进一步的研究。即便如此,笔者以为他所取得的成绩,仍令人惊讶和感喟,在此特向冯潞同志表示祝贺。(李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