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结构调整加力难题待解【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0-08-17 15:04:17 点击次数:17809 】 

“目前已建成的安全高效煤矿,尽管数量占全国煤矿比重不足1/5,但产量占全国产量的56%左右,利润占全行业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的78%左右。”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孙守仁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

  安全高效煤矿是现阶段我国煤矿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目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已评选出901处。安全高效煤矿建设是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但在深入推进过程中还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诸多问题。业内人士表示,展望“十四五”,煤炭产业结构性调整加快,安全高效煤矿要突破传统发展模式,走高质量建设之路,在这一过程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是关键词。

  煤炭开发布局优化

  随着地面调度指挥中心操作人员按下启动按钮,千米的井下采煤机高速运转、自动记忆截割,液压支架自动跟机,“黑金”源源不断地通过传输皮带奔向地面……这是河南平宝煤业有限公司15-17-12100工作面的作业场景。

  “作为河南省首家6.5米大采高智能化工作面,这里实现了井下作业现场有人巡检、无人值守,每班作业人员减少到6至8人,采面三班生产人员由126人减至58人。”河南平宝煤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庆军介绍说。

  这并不是个例。据统计,全国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已建成200余个。“安全高效煤矿作为智能化建设的一块试验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孙守仁说。

  据了解,多年来,安全高效煤矿建设优化了煤炭开发布局,推动煤炭工业科学发展,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给出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煤矿数量已减少到5268处,平均产能提高到98万吨/年,百万吨死亡率降至0.083;而901处安全高效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为0.0015,其中898处实现安全生产“零死亡”。这些安全高效煤矿平均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9.9%,平均产能249万吨/年,68%的矿井实行“一矿一井一区一面”的集约化生产模式;64%的矿井为120万吨/年以上大型矿井,其产量占全国产量的一半以上;产量超过千万吨的煤矿有44处,产能6.96亿吨/年,其中35处为特级安全高效煤矿。

  安全高效煤矿建设还有力推动了煤炭新技术新装备的科技进步和国产化水平。孙守仁介绍说,901处安全高效煤矿共有1134个采煤队,其中采用全套国产设备的采煤队1042个,91个采煤队引进部分进口设备,仅1个采煤队采用全套进口设备。

  资源节约、废物利用、节能环保也是安全高效煤矿建设的重要内容。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峰举例说,平朔矿区生态环保工作重点是治气、治水、治土,治气就是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治水就是抓好水达标排放,治土就是抓好土地复垦,为我国露天矿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发展不平衡等难题待解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安全高效煤矿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但建成的数量不多,占全国煤矿数量的比重不足1/5。随着煤炭生产布局的不断优化,安全高效煤矿建设逐步向资源条件好、运输条件好、开采成本低的地区和企业集中,发展不平衡问题越发严重。

  孙守仁介绍说,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目前安全高效煤矿主要集中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山东、安徽、河北等产煤大省,这些地区2019年煤炭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0.86%,安全高效煤矿达标数量占到全国的91.8%。而新疆、贵州、云南等产煤大省(区)煤炭产量占比和安全高效煤矿达标数量占比仅分别为11.1%和2.1%;湖南、重庆、四川、江西等一些煤炭赋存条件较差省份的安全高效煤矿达标数量寥寥无几。二是企业发展不平衡,达标安全高效煤矿中,国有煤矿就占到74.7%,而民营煤矿达标率偏低。三是结构不平衡,截至2019年4月底,全国仍有1700余处30万吨以下小煤矿,这些煤矿技术装备相对落后,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安全高效煤矿建设难度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复杂条件下安全高效煤矿建设难度日益加大,一些老矿井资源枯竭、接续紧张、生产分散以及灾害重、负担重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而薄煤层开采依然较为薄弱。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薄煤层储量占全国保有储量的20%左右,但目前年产量仅占全国产量的8%左右。薄煤层工作面占达标煤矿工作面总数的5.92%,产量仅占达标煤矿原煤产量的1.1%。

  这一现象的背后有技术、人才等支撑不足的问题。据介绍,当前一些煤矿主动创新内在动力不足,科研经费投入相对短缺,高技术人才匮乏,创新水平较低。

  对此,孙守仁表示,智能化开采技术、智能辅助运输系统、复杂条件下的高速可靠通讯技术、深井巷道支护等难题有待进一步破解。

  加快推进结构调整

  展望“十四五”,如何建设好安全高效煤矿,实现现代化煤矿“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总体发展思路,切实推动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安全高效煤矿不能仅仅以安全好不好、效益优不优、工效高不高等标准去衡量,不能粗放地搞安全高效,而是应突破传统发展模式,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走高质量建设之路。

  《2020年煤炭化解过剩产能工作要点》明确,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有关省(区、市)要做好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和“十四五”规划研究,进一步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加快退出低效无效产能和落后产能,持续减少煤矿数量,不断提高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安全、环保、能耗、工艺等办矿标准和生产水平。

  在孙守仁看来,安全高效煤矿建设要坚持安全可靠的根本原则、优质高效的基本要求。前提是要做好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坚持集约化生产的原则,优化系统布局。在此基础上,提高煤炭生产和利用质量,坚持“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以提高煤矿原煤工效和单产单进为抓手,进一步提升煤矿效率效益。绿色发展则是基本内涵,“绿则存,不绿则退”将成为一种方向,坚持发展先进产能,大力推行绿色开采等。

  根据《关于做好2020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今年要再退出一批煤炭落后产能,煤矿数量控制在5000处以内,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6%以上。

  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公司将继续推进先进产能矿井建设,减量置换,关小上大,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矿井效益。同时,公司将积极探索绿色高效的开采技术,提高资源回收率,保证资源开采可持续发展。

  刘峰也认为,煤炭行业亟需走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之路。煤炭企业需要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创新生产模式,通过优采优掘、优选优配、优装优运的安全绿色开发方式,发展工艺先进、生产效率高、资源利用率高、安全保障能力强、环境保护水平高、单位产品能源消耗低的先进产能,实现高产高效高质量发展。

  据悉,智能化赋予安全高效煤矿建设新的内涵。目前全国大部分煤矿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正快速推进,自动化稳步开展,而智能化尚处于初级阶段。

  孙守仁表示,智能化是个系统工程,要根据煤矿条件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建议以智能化为抓手,加强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加快煤矿精准地质探测、精确定位与数据高效连续传输、智能快速掘进、复杂条件智能综采、连续化辅助运输、露天开采无人化连续作业、重大危险源智能感知与预警、煤矿机器人等技术与装备的研发,推动新基建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要紧抓智能化煤矿的发展契机,结合煤炭大基地、大矿区、大集团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和先进产能,建设安全高效煤矿,打造安全高效矿区(集团),推动行业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发展。


上一条: 煤炭进口政策放松可能性有限【返回列表】
姓 名:
身份证:
证 件:

主办:中共山西省世界经济学会支部委员会 山西省世界经济学会先锋网络编辑部

山西省世界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51—3082336 邮箱:jjgcbjb@163.com  晋社科统一登记证号:51140000699117594C号
晋ICP备100011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