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改造、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要支持企业创新产业组织形态,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标杆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我们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科技创新是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发力点。要强化要素投入和政策配套,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真正把企业、科研单位特别是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让他们既有科技创新的成就感,又有成果转化收益分享的获得感。
党中央赋予山西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任务。山西要用好这一机遇,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和问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以创新驱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以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真正走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
——习近平
太重轨道释放自主创新的无穷力量
“大家都是跑着干活的,这真的是工作常态。我们太重的产量更高了,订单更多了,出口的产品品类更丰富了,供货地也在不断增加。”再次见到苏小宇,是在厂房的模具区。身穿卡其色工装,头戴蓝色安全帽,苏小宇蹲在地上用标尺核对着刚刚入库的新模具。工作时的他全神贯注、神情严肃;而谈起一年来的变化,他又激情四射、信心满满。
去年6月,当习近平总书记的手拍抚在他肩上那一刻,这名“90后”年轻人心底强烈的使命感油然而生。“还像刚刚发生的一样,激动的心情和幸福的感觉丝毫没有减少。”面对记者,再次回忆当时的场景,苏小宇笑容满面,挺直了腰板,“这一年,觉得整个人都有了变化。”
“以前,我认为国家大事离我这个普通工人很遥远,自从见过习近平总书记,我自发地关心起时政,觉得国家的事就是老百姓的事,厂子的事就是我自己的事。”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车间中控室的时候,苏小宇是车轮二厂锻轧工部R5000吨油压机操作工。经过一年来的努力,现在的苏小宇已经是锻轧工部质管员。“工作的范围大了,负责的程序多了,对自身的要求也更高了。我总想着,在工作中,先往前迈一步。”苏小宇指着胸前的党徽自豪地说。
厂房里机器轰鸣,苏小宇大声告诉记者:“以前,流水线上更换生产品类,调整一次要出3件左右的废品,浪费半个小时才能调整到位,我就琢磨着怎么能降低废品率,提高生产效率。”经过大半年的数据采集、测试调整、反复优化,苏小宇制定出“车轮首3件”调整方法,将一个班调整一次的时间缩短到只需一件10分钟,一次就能节省出1万元。
谈及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苏小宇的表情严肃起来,他感慨地说:“以前没有核心技术,有一次设备坏了,正好赶上德国的周末,一条生产线停了48个小时,加工的钢锭不合格,损失了约100万元,从那时起,我就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和苏小宇一样,这种深刻的认识种在了每一个太重人心间,成为这个老企业不断创新的重要力量。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以来,太重集团公司全体干部职工深受鼓舞,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一带一路”为通道,以深化改革为保障,全面推动公司转型发展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对太重印象深刻,他始终牵挂着老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太重集团董事长王创民说,太重不忘“装备民族工业”的初心、牢记“装备强国”的使命,将用高质量的转型发展助力制造强国梦的实现。
记者手记
去年6月至今年6月,记者三见苏小宇。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苏小宇的成长令人惊叹。而这名朝气蓬勃的“90后”一年间的成长,正是“50后”的太重集团转型升级的缩影。
普通员工,心系平凡岗位上的小改革小创新;研发人员,钻研关键领域的大突破大发展;领导干部,引领企业发展的大方向大目标……当众多努力汇成自主创新的洪流,小到企业、大至国家就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报记者 冷雪
亮点呈现
太重集团转型升级登上新台阶
钢轮、精密铸件等产量创新高,海上液压打桩锤、高端液压件等填空白、补短板
本报讯(记者 冷雪)厂房粉刷一新,专用吊车排列有序,30多台大型设备安置调试完毕……6月19日,完成迁址入园的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齿轮箱车间机器轰鸣,开足马力生产。这标志着太重集团又一品牌产品完成技改升级,企业转型升级登上新台阶。
一年间,太重集团高质量发展。自去年6月以来,太重铁路工业园区再接再厉,钢轮月产量突破4万片,创造了历史新高;万吨压机项目按照“补短板”要求,明确了钢轮钢锭重大项目,年产量突破6万吨;天津滨海基地完善了码头的内外贸资质,吞吐量突破200万吨;液压园区精密铸造线以液压铸件和汽车铸件为主要产品,月产量突破了1000吨。
创新是太重集团高质量发展的钥匙,一年来,集团不断优化提升传统产品、实现对行业新的引领,发展壮大转型产品、推动产品结构转型,并紧跟“一带一路”战略,加快推动国际化转型。
在冶金、矿山等领域,领先产品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挖掘机、起重机、压机、采煤机等相继实现了智能化产品的市场推广和应用。
在轨道交通设备领域,企业形成高端化、集成化的研发制造能力,“有了轮,有了轴,还有了齿轮箱”。
在海工装备领域,企业自主研制的400英尺钻井平台已成功下水,并研制了国产首台1900KJ海上液压打桩锤,填补了国内空白。在高端液压产品领域,以替代进口为目标,企业研制了系列化高端液压泵、阀等产品,屡获用户好评。
在“互联网+”服务领域,企业强化了远程诊断和服务能力,工程机械、挖掘机等多台设备已上线运行。
对于太重集团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另一个途径。结合国家“提高供给体系质量”要求,太重集团布局了一批新的转型发展项目,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同时,太重集团全面深化公司改革,激发企业活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公司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太钢钢科抢占新材料产业的制高点
一场雨水过后,空气中散发着泥土的清香。一座座厂房在绿树的掩映下有序而立,整洁的步道上不时有身着蓝色制服的技术人员匆匆而过,自动化的生产线上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作业……在太钢集团旗下的山西钢科碳材料有限公司厂区,令人惊叹的业界奇迹正在静谧的车间里诞生。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的嘱托,被制作成巨幅展板,竖立在刚进厂门的路边。每一个钢科人上班前总会自觉地重温一遍。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碳纤维产业基地,是钢科人的期盼,更是必须完成的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教诲言犹在耳,激励着钢科干部职工奋力拼搏。”山西钢科碳材料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常春报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细致询问的场景,又一次浮现在眼前。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后,山西钢科组织开展了“三个讲清讲透”活动,即讲清讲透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的重大意义,讲清讲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讲清讲透钢科公司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推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入脑入心,转化为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强大动力。
常春报指着远处的厂房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二期工程正在搞土建。现在已经投产。”谈起当初遇到的持续高温多雨、设备安装调试不顺等诸多不利因素,常春报不由得为干部职工们点赞,他们发扬只争朝夕、连续作战、自主创新、产业报国的精神,掀起了学习装备新工艺新技术的热潮。二期工程不仅按时建成投产,而且关键设备实现了百分之百国产化。“目前,所有设备运行正常,生产运行达到高水平,我们向习近平总书记和全省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一年来,质量动态激励机制出台、岗位操作能手评选升级、碳纤维二期工程建成投产……山西钢科全员激情洋溢,活力迸发,产品质量持续提高,产品品种不断丰富,成为碳纤维业界的佼佼者。成绩面前,常春报反而格外冷静。“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必须始终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只争朝夕、全力以赴,加快实现新技术的突破,推进高端碳纤维产业化,为山西转型发展和国家强盛再立新功。”
记者手记
在山西钢科,记者近距离感受了科技创新的魅力。一束幅宽只有4毫米的碳纤维产品里面含有1.2万根碳纤维,单丝直径仅5微米,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这种尖端产品就出自山西本土企业之手。
作为传统钢企的太钢,孕育出了山西钢科这样的高科技企业,正是缘于自主创新的力量。如今的太钢,继全球不锈钢“领跑者”后,再添一顶高端碳纤维领军企业的“桂冠”。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山西钢科一年的实践再次证明,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以创新立企、创新强企是时代的使命和召唤。
本报记者 张毅
亮点呈现
太钢集团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
8000万元奖励科技质量创新,研发生产首发首用高端产品十多种
本报讯(记者
张毅)太钢千吨级高端碳纤维二期工程顺利建成投产,关键设备实现了百分之百国产化,并掌握核心制备技术;双相不锈钢批量用于全球最大、技术要求最高的不锈钢化学品船制造;超纯铁素体不锈钢成功应用于世界最大的整体不锈钢金属屋面工程,实现不锈钢材料在我国大型公共建筑屋面的首次应用……一年过去了,太钢集团在科技创新上迈出更大步伐,成功研发生产首发首用高端产品十多种,在国内独一无二的产品家族中不断增添着新成员。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太钢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科技创新和质量提升的奖励经费提高到8000万元,奖励评审发放权限下放一级,由年度奖励改为即时奖励,有突破、有提升就奖励,该奖励多少就奖励多少,决不吝啬。这也被太钢人称之为“精准激励”。
太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高祥明说,就是要通过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让科技人员不仅有“里子”,更要有“面子”,助推太钢不断摘取“钢铁皇冠”上的一颗颗明珠。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我国技术工人最高荣誉——“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太钢炼钢二厂炼钢工吕涛回想起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心情仍然十分激动。“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我们,要发扬工匠精神,为中国制造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后,全厂开展了“最优主操”“榜样炉座”评比竞赛活动,一年来,先后有16个班组、12名职工荣登榜首,全厂8名职工成为行业和全集团技术比武状元、技术能手,5人被评为公司劳动模范、优秀科技工作者和感动太钢人物。今年以来,全厂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挖潜降本1.5亿元,成为全集团的佼佼者。
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全国133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17-2018年评价结果,太钢技术中心以93分的成绩被评为优秀,位列全国第14名,居冶金行业和山西省第一位。
【 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 】
太重集团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 樊志勤
作为一名技术工人,我切身感受到,公司对技术工人的培养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投入和支持的力度越来越大。这一年里,公司员工培训中心正式申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我们的焊接工作室也被人社部批准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我和工友们深刻体会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们将会更加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件产品、每一个部件。
太重集团轧钢设备分公司矫正机厂副厂长 聂海雄
一年来,我们矫正机厂顺利完成了6台盾构机的生产制造工作,至此,为太原地铁2#线新制造的8台盾构机全部制造完毕并陆续下井,这不仅填补了我省高端地下装备制造业的空白,也为山西首条地铁2020年正式运营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后,我们会再接再厉,为公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太重集团海外业务部副部长 王俊伟
去年6月以来,太重集团组建了海外业务部,出台了“海外业务管理制度”,完善了海外业务管理体系;布局“一带一路”营销体系,新组建了印度尼西亚公司、哈萨克斯坦公司、土耳其公司,加上之前的印度公司及其他国外服务站和配件中心,“一带一路”营销体系初步成型;加强国际市场开拓,5台大型挖掘机出口俄罗斯和蒙古国,轮轴产品批量出口美国。
太钢集团山西钢科碳材料有限公司碳化车间主任 梁耀俊
我们不断进行工艺调整和优化,对包括温度在内的上千种控制参数进行分析、统计、调整,最终形成了全套国产T800碳纤维性能自主指标体系,满足了不同用户对高端碳纤维的个性化要求,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随着去年底千吨级高端碳纤维二期工程顺利建成投产,太钢高端碳纤维产品的系列化得到加速推动。
太钢集团山西钢科碳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刘纳新
山西钢科碳材料有限公司作为太钢转型发展的先行者、先试者,我们不断完善太钢的管理理念和创新文化,与中科院煤化所先进的技术相结合,在碳纤维领域做了大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会坚守这份社会责任,坚持自主创新,力争建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碳纤维产业基地。
太钢集团军工核电业务部高级工程师 张文茹
刚接触“人造太阳”ITER计划的时候,我对这个专业还很陌生。经过我们团队不懈的努力,在研发过程中,几十项技术难关被一一攻破,陆续生产出外方内圆管、无缝钢管、矩形管等10个种类的不锈钢高新产品,用科学的方案和完美的材料征服了ITER国际组织和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专家们。
本栏稿件由本报记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