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这个示范区,给晋中人文化生活带来啥变化?【 来源:新华网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8-08-03 15:22:13 点击次数:11562 】 新华网太原8月2日电 自获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山西省晋中市用两年多时间逐步构建覆盖全市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很多老百姓文化生活获得感逐渐提升。
“拿在手上”促进层层推进
“示范区创建是一件大事,这项工作要拿在手上,绝不允许掉在地上。”晋中市委书记王成说,晋中市确定了示范区创建要坚持顶层设计,形成了“市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级负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有关数据显示,两年多来,晋中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综合投资达70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资40亿元。目前,这个市各级文化场馆设施建设全部达标,全市118个乡镇、2750余个行政村和街道社区实现文化场所全覆盖。
为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建设,这个市还出台了《晋中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关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施方案》等。
与此同时,晋中市建立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招募近2万名文化服务志愿者,经常性组织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多举措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
为使农民工、残疾人等群体也沐浴到文化的阳光,晋中各类文化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农民工歌手赛、残疾人才艺赛等公共文化服务。
“先行先试”激发创新活力
两年多来,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群艺馆、大剧院等文化设施在晋中城区如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这与晋中市先行先试创新公共文化发展思路有着紧密的联系。
2016年春节期间,陪伴晋中市民多年的“十台大戏闹新春”活动“移师”到了刚投入使用的晋中大剧院,让不少戏迷在春节期间过足戏瘾。
此前晋中市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改造、自主经营的晋中大剧院,如今平均4天一场文艺演出,让市民们在家门口可享高端文化艺术。
“晋中大剧院以市场运作提升社会闲置资源的利用率的模式,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生动示范。”晋中市文化局局长巩海湛说。
截至目前,晋中市总结提炼出了30余项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内容方式、服务效能、建设管理方面的创新性做法和经验。
“多方参与”推动全民共享
“我们在场上是演员,坐在台下就是观众,我们吃文化‘饭’的同时,也共享着其他文化从业者提供的文化成果。”榆次区一位民间文化从业者说。
这正是晋中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果实”之一。
为一方面丰富文化服务产品,一方面实现文化全民共享,晋中市突破以往由政府“一手包办搞文化”的做法,注重发展多样化的文化供给主体,积极构建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晋中市连续多年开展全民文化活动季,文艺表演和展览已达数千场次。除了公办演出团体外,20多万名民间文化从业人员也成为了文艺演出的主力军。
据悉,晋中市有民间投资建成的132个博物馆、美术馆、书画院和展览馆,46个非遗展示馆、展演馆、传习所,1021个主题文化大院、娱乐活动室,536个小剧场、小舞台,2725个村级图书室等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文化服务设施网络覆盖了全市300多万城乡人口。
“随着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的不断完善,晋中市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巩海湛表示,从追逐时尚的青少年到传统怀旧的老年人,晋中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沐浴在公共文化服务的阳光之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