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关于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思考【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8-04-13 14:53:28 点击次数:8549 】 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山西的煤炭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煤炭先天的资源优势产生的“挤出”效应却也制约了其他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受煤炭市场波动的影响,经济增长更显乏力。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视察山西时指出,实现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是山西经济发展需要深入思考和突破的重大课题。如何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们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山西资源型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很多资源型经济地区一样,山西的经济发展也同样面临着结构不优、质量不高、动力不足等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波动性大
山西的产业结构是以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为主体的重型工业结构,经济效益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煤炭及其相关行业。2017年,我省煤炭工业增加值增长3.6%,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8.7%。能源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359.6亿元,占规上企业的比重达58.4%。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问题在于受煤炭市场影响大,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当煤炭行情好时,经济形势见好;煤炭行情低迷时,很容易陷入发展困境。国内外的发展经验也告诉我们,资源型经济模式归根结底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自然资源本身储量十分有限,当自然资源枯竭时,如果没有其它替代产业,资源型地区将面临可想而知的后果。
(二)资源优势的挤出效应使得人才和技术流出
长期以来以资源型产业为主的发展方向使得资金、人力等要素集中向煤炭产业流入。虽然这推动了煤炭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但是却进一步抑制了那些对人力和技术要求较高的制造业的发展。人力资本和技术的投资不足,导致山西制造业发展停滞不前、技术人才流失严重。
一些原本基础较好的行业得不到有效的生产投资,人才资源和技术得不到巩固和发展,进一步形成了产业结构单一、替代性产业少、就业面偏窄的不利局面。
(三)制度和政策缺失引发经济社会难题
1.制度的缺失导致资源浪费与生态环境破坏。
长期能源基地的定位,推动了煤炭资源的开发,但是长期资源价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相关的补偿制度不完善,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环境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使得山西整体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省环保厅的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地表水水质属中度污染,重度污染断面28个,占监测断面总数的28.0%。11个地市重污染天数平均为21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上升8.2%、8.8%、11.2%、7.1%。此外,植被破坏、地表沉陷等问题在采煤区也十分普遍,环境治理任务艰巨。
2.非煤扶持的缺失导致经济发展活力不足。
我省国有企业特别是资源企业“一枝独秀”,2017年世界500强榜单中,我省五大省属煤矿企业均榜上有名。相较而言,效益好、规模大的非煤企业却乏善可陈。
民营企业是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在拉动就业、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民营经济薄弱必然导致经济发展活力不足。
二、山西资源型经济发展出路
资源型经济转型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工程,需要以产业调整为突破口、以创新创造为动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共同推动我省经济社会的总体转型。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新格局
1.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挥特色产业优势。
煤炭资源及其产业是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特色,也是我们转型升级的关键。我们应当以“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为契机,实施减量重组、减量置换,提高煤炭先进产能占比,坚持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推动煤炭行业走“减”“优”“绿”之路。要按照淘汰低端、提升中端、发展高端的原则,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2.大力发展替代性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必须立足我省既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我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要挖掘山水风光禀赋和历史文化底蕴,打响旅游品牌,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将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
3.深度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我们要把握大势,积极融入国家开放大战略。要按照“东融南承西联北拓”战略,主动对接、加强合作,精准招商、定向招商,以开发区为平台,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差异化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引进一批带动性强、效益好的项目,为产业和企业发展开拓空间。
(二)引导要素市场化配置,破解要素挤出效应
1.推动产业与科技融合,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校企、科研院所的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2.改革人才机制,打造人才高地。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改革人才管理、培养、评价、流动、引进、激励、服务保障机制,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团队,培养锻造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让人才有更优越的发展环境,让智力财富充分涌流。
3.推动创新创业,激发发展活力。
要完善创业创新支持政策体系,进一步放宽新产业新业态的市场准入,降低创业成本,激励更多的人投身创业创新。要多层次培育双创主体,推动创新企业“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要积极搭建平台,扶持双创示范基地、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各类创新创业支撑平台的发展壮大。通过营造创新创业生态、培育创新创业文化,让三晋大地成为创新创业的沃土,为转型发展增添动力。
(三)体制机制转型,为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1.破除制约发展活力和动力的体制机制障碍。
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流程,消除体制性障碍和隐形壁垒。构建新型监管模式,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促使政务服务提质增效。通过营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提升企业获得感。
2.加大对非煤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民营企业转型突破。
搭建多元化融资服务平台,完善担保体系建设,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坚持新建与改造并重、规范与提升并行,缓解用地难问题。引深入企服务帮扶机制,创新服务企业和保障企业措施和办法,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
切实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功能,引导民营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发展新产业、利用新模式。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坚持国有和民营协同共进、联动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释放民营资本活力。
转型发展是山西当前唯一的出路。只有主动转型才能赢得先机、赢得机遇。但转型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会伴随阵痛。唯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久久为功的韧劲才能见到成效。我们相信,转型的局面一旦打开,整个三晋大地将会重新焕发生机,山西将谱写振兴崛起新的壮丽篇章!(丁秀娟
作者单位:潞安集团财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