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牵手”中医药【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9-04-20 15:34:47 点击次数:5676 】 

/徐婧

2570年前,在山东曲阜城外的尼山下,诞生了一位影响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发展史的思想家——孔子,让这座高340米的小山成为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景观的制高点。

同一时期,影响中医药发展的两本著作《神农本草经》和《黄帝内经》问世,中华医学文明进步的鼓点在这里敲下重音。

2570年后的今天,当人们再次重温中华传统文化的议题,绕不开孔子这位至圣先师,当人们追溯中华医学文明的起源,中医药是毋庸置疑的滥觞。

216日,纪念孔子诞辰2570周年系列活动·孔子思想与国医传承发展研讨会召开。这两种文化交汇后产生的电光火石,足以经久不息地闪耀在中华文明的长河。

 

共鸣:孔子中医齐“治国”

“孔子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中医药广济苍生,救人性命。而这两者之间,原本就可以相通。”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会长孔德墉的这段话,用中医人最爱的一句名言来解读,便是“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

治国与治人,孔子思想与中医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找到相同的出发点,相通的共鸣之处和相协调的价值取向。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孔德立认为,孔子思想与中医文化的内核是一致的。比如,孔子强调“礼”,体现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在中医中有“君臣佐使”的制方原则;孔子强调“仁”,与中医“仁医仁术”的理念相契合;孔子的“中庸”思想对中医认知生命和疾病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中国,孔子文化早已与中医学融为一体,成为其思想指导、价值标准与医德尺度。”孔德立说。更为重要的是,这两种文化的每一次投射,都具有现实意义。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智慧里,儒家思想和中医文化曾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多次出现。在不同场合、不同内容的讲话中,他曾多次引用孔子的话以及中医术语表达自己治国理政的观点。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养分,寻找解决现实难题的办法,国家最高领导人如此强调重拾传统文化,有如洪钟大吕,震动人心。

除了在庙堂,在民间,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孔子思想与中医药文化二者同样深入人心。

在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论语课和中医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选修课程。在孩子们眼里,同时选修这两门课的原因十分简单。

“从论语中能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而中医能让我更健康,它们都让我成为更好的人。”四年级学生张之淇说。

 

传承:孔子后裔传中医

如果后人试图在历史的坐标上找到孔子思想与中医文化某个直观的交点,20世纪初,北平国医学院的创办者孔伯华,就是那清晰的一点。

作为孔子第七十四代孙的孔伯华,是京城四大名医之一,创办了北平国医学院,被誉为中医现代教育的奠基人。

孔子的教育理念深深影响着他的后人在中医药传承发展道路上坚持的方向。

作为孔伯华的孙子,孔令谦承袭了孔伯华对于中医药教育的理念,致力于探索一条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新道路。

孔子后人和中医这样的双重身份,对孔令谦来说是压力也是动力。近些年,编撰书籍、整理药方,他为孔门医学的传承做了不少事。

2007年,当得知孔伯华中医世家及诊疗方法被列入第二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孔令谦既激动又惆怅。

激动的是孔门医学受到了国家的肯定;惆怅的是,他认为自己还没想明白,怎样将其发扬光大。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十分关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问题,他多次与孔令谦探讨以孔门医学为代表的燕京医学流派应该如何发展。

1954年,我爷爷孔伯华给毛泽东主席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使病者有所依,然必先从教育人材始’,足见中医药教育的重要性。受爷爷的影响,我认为北平国医学院的教育模式是值得研究的。”孔令谦说。

因此,以北平国医学院的历史人文、教育经验、师承与传承脉络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中医药传承发展课题研究的探索模式渐成雏形。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对该模式十分肯定,并给予了大力支持。

2018年,经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批准,北京伯华国医传承发展中心成立,这一发展中心将秉承传承和创新的理念,筹建北平国医学院校史陈列室,从北平国医学院的经验中寻找一条适合中医药传承发展的道路。

屠志涛表达了对北京伯华国医传承发展中心未来的期许。他说:“传承决不能仅仅靠一个发展中心的力量,必须依靠全行业和全国的力量。”

 

共享:孔子学院将中医远播海外

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东门上方的三角墙上,刻有3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伦,以及身着长袍、留着长须的孔子。

对外国人来说,孔子的形象已经不再陌生。在他们眼中,孔子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符号、一种象征。他们不大关心孔子身高多少、面貌如何,而是更注重孔子作为精神载体的意义。

遍及世界154个国家和地区的548所孔子学院,以及119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平台。

从认识孔子开始,世界也开始逐步认识中医药。如今,中医药文化成为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热门课程。

国家汉办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共有51个国家的91所孔子学院开设了中医药课程,并举办中医药文化讲座、研讨、体验等活动。

来自以色列的学生莫拉尔·塔米尔就是在伦敦孔子学院学会了中医。“中医孔子学院有很好的诊疗设施,还有经验丰富的医生指导我们,在这里获得的知识和实践机会是独一无二的。”塔米尔说。

像塔米尔一样,借助孔子学院的平台,了解到中医药文化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中医药文化正通过多种形式传递给世界各地的人们,包括与国外院校合作开设中医专业和中医类汉语学分课程、组织中医专家团队远赴各国孔子学院巡讲和编写中医药教材。

201812月,国家汉办赴韩国举办“岐黄印象”志愿者培训活动,吸引当地民众亲身体验针灸、中草药识别、中药制作、耳穴疗法等多样的中医药文化。

“有人的地方就有孔子,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医”这句话正在全球得到验证。


上一条: 养老服务如何惠及更多人口【返回列表】
姓 名:
身份证:
证 件:

主办:中共山西省世界经济学会支部委员会 山西省世界经济学会先锋网络编辑部

山西省世界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51—3082336 邮箱:jjgcbjb@163.com  晋社科统一登记证号:51140000699117594C号
晋ICP备100011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