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现场。 王伟摄
由“疲”转“兴”进一步拓展,转型发展进一步提质。
过去一年,阳泉市三产增速超过二产1.9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1%;制造业投资增长87%,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5.4%;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5.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7.4%,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9.3%,旅游总收入增长26.5%……丰厚的统计数据记录阳泉以“三大目标”为引领,开启新的经济转型发展历程。
风劲潮涌扬帆起,乘风破浪潮头立。新的一年,阳泉市将继续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八字方针,围绕省委“三大目标”,聚力“六大突破”、实现转型崛起,全力做好“八项重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聚焦项目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2019年,阳泉市计划实施315个项目,总投资154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74.3亿元。全年将以“百项重点工程”“五十个标杆项目”为引领,以项目促转型,以项目促改革,以项目促开放。
围绕能源革命抓项目。煤炭方面,关闭和泰荫营煤矿,退出产能60万吨,推动阳煤西上庄500万吨、盂县坤宁120万吨煤矿开工建设。电力方面,加快裕光煤电盂县电厂2×
100万千瓦项目建设,争取阳煤西上庄2×66万千瓦、盂县鑫磊2×35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项目早日复工。新能源方面,加快中能建投平定、北京宣力李家山等总装机50.2万千瓦的13个风电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实施光伏领跑者计划二期项目,启动盂县2×1.5万千瓦生物质发电项目。
围绕制造业振兴抓项目。现代煤化工方面,重点推进阳煤平定化工乙二醇二期项目,加快建设气凝胶、催化剂、化工创新中试基地等一批上下游相关产业项目,力争年内竣工投产一批。装备制造业方面,支持阳煤集团整合省内煤机制造企业,组建山西智能制造控股集团,推动阳煤华越机械、华鑫电气、奥伦胶带加快数字化改造。非金属材料加工业方面,加快推进汉韵瓦业釉面瓦、鹏宝沃特陶瓷透水砖等项目建设,支持传统耐火、陶粒砂、陶瓷等向产业链高端延伸。节能环保产业方面,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年内竣工投产,医疗废物、餐厨垃圾处理等项目加快建设进度;积极申报国家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推动北新建材石膏面板项目落地开工。
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抓项目。铁路方面,加快阳大铁路扫尾和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建设,确保年底同步建成投运,抓紧市区石太货运铁路搬迁可行性研究。公路方面,加快国道307、207绕城改线工程进度,完成太行山一号旅游公路和“四好农村路”建设任务,加快推进国道239河底-荫营、国道207前洼-林里、省道盂榆线南上社-寿阳界等公路改线改建工程。市政道路方面,加快推进中环快速路北环贯通,完成平阳街二期东段、洪城北路北延、宁波北路、化义路等道路建设。水利方面,推进盂县乌河、平定南川河河道治理工程,启动城市应急备用水源龙华口调水工程前期工作。机场方面,加快推进盂县航空产业园项目建设。另外,抓住5G商用契机,加快布局信息化基础设施,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围绕民生改善抓项目。继续实施冬季清洁取暖、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棚户区改造等工程,加快推进阳泉市养老公益苑、盂县安德森肿瘤医院等项目,特别是把市属国有企业“三供一业”移交后的63个维修改造项目与创卫工作结合起来,作为重点抓紧抓好。
围绕消费升级抓项目。着重发展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通讯、教育、医疗、金融、保险等服务业项目,推进消费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开工建设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支持小米有品、乐村淘等企业布局网点,打造城市新零售模式。健全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围绕精准招商抓项目。重点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阳泉市进出口业务相对集中的“一带一路”国家举办务实有效的招商活动。开展好走访慰问阳泉籍在外工作人员“贴心行动”“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活动。全市招商引资签约总额达到530亿元,当年签约开工率达到50%以上。
聚焦产业转型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在新兴产业方面,重点发展四大产业。
以建设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和智能物联网应用基地为契机,努力将阳泉市建成全省新型智慧城市新标杆、智能物联网产业创新新高地。平台建设方面,完善政务云、基础数据库体系、共享交换等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中国信通院智能物联网(阳泉)研究中心建设。深化与百度公司的合作,完成百度城市大脑核心能力平台建设,实现与共享交换数据平台的互联互通。推广应用方面,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在政务服务、机械制造、城市治理、交通物流、健康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加快推进在自动驾驶、智慧安防、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旅游、AI城市展示平台等七大应用领域先行先试,打造AI城市品牌。以开发区各类双创平台为载体,大力发展轻资产、高附加值的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产业。
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以贝特瑞、西格里泉海为龙头,大力发展高端人造石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高端新材料。以阳中新材为龙头,大力发展二氧化硅气凝胶全产业链新材料,力争3年内达到百亿级规模,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气凝胶产业集群。以中兴环能为龙头,大力发展洋葱碳、金刚石等纳米级炭材料。以长青公司等企业为龙头,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研发能力,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陶粒砂产业集群。
做实国际陆港和冠亚物流两大优势项目,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国际陆港、冠亚物流等企业为龙头,打造具有保税、商检、海关等功能的现代化、国际化物流基地。积极推动天成煤炭集运站搬迁,并在原址建设阳泉综合保税物流中心(B型)。支持冠亚物流引进中国蓝田集团建设智能物流园,加快保税仓建设,力争年内投运。
坚持项目引领和文旅融合两个推动战略,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突出太行特色,按“城景通、景景通”的要求,加快旅游公路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深化与山西文旅集团的合作,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打造娘子关龙头景区。以大汖温泉康养小镇建设,带动一批康养类项目。深度挖掘阳泉特色文化资源,开发民俗文化、民间工艺体验游产品。打造看民俗、住民宿特色旅游品牌。突出用好阳泉市的名人效应,谋划打造科幻类文旅综合体验项目。
聚焦关键领域改革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努力在僵尸企业出清、深度混改、国有资本运营上求突破。把今年作为阳泉市国企国资改革攻坚之年,加快推进处僵治困,年内完成僵尸企业的破产程序、职工安置、社保接转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竞争类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彻底解决国资一股独大、所有制结构单一问题。加快推进公共服务类、特殊功能类企业改革。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市自来水公司特许经营改革,支持市煤气公司组建晋东燃气集团。在“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维修改造中,对水电气热进行智能化改造。积极盘活国有企业闲置土地、厂房、设备资源。
深化开发区改革创新。推动平定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阳煤集团管运分离改革取得实效,力争形成全省经验。支持盂县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调整,年内完成开发区设立批复。支持市开发区与省内外先进开发区、大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加快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起步区建设,盘活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加快平定经济技术开发区2平方公里的平台打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标准地出让模式,做到“熟地等项目”。
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预算,取消低效无效支出,一律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格在省级核定限额内申请发行并合理安排地方政府债券,适当向标杆项目和重点工程倾斜。严格规范PPP建设项目、政府购买服务等行为,有序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坚决遏制增量。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平定、郊区农信社改制步伐,与阳煤集团共同设立“双阳”产业转型母基金。全市应急周转保障资金规模扩大至2亿元,各县区不少于2000万元。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开展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将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人、确权到户,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真正让农民享受到改革红利。
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
全力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我省支持民营经济“30条”和阳泉市“1+6”行动方案。支持“泉民投”公司发挥作用,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企混改和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认真清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积极帮助民营企业争取专项资金扶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用好中小微企业信保基金,着力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进小微企业上规升级,今年新培育“小升规”企业8家、“专精特新”企业4家。
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组织实施30个以上重大自主创新和产业化项目,全面启动创新型县区建设工作,力争平定获批省级创新型县区。重点培育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5家高新技术企业,打造30家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支持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搭建“6+1”特色双创平台,支持大唐369云工厂等创新平台提档升级。
切实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大商圈,主动对接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国家战略,落实好国家支持山西与京津冀加强协作实现联动发展的意见。建设综合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区域铁路物流集散中心。充分发挥阳泉海关职能优势,复制自贸区改革经验,最大限度地实现投资与贸易便利化。
聚焦城乡融合城乡并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按照“一核多极”总体布局,合理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打造南到平定、北到荫营的中心城区,加快建设西烟镇、孙家庄镇、张庄镇、娘子关镇等特色小镇和一批中心村,形成特色鲜明、层次分明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按照“北扩南提东进西融”发展思路,推动城市空间南北延伸、东西拓展。老城原则上多拆少建,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城市风貌,年内完成德胜街、天成巷、巨兴街、阳泉西高速路口、207国道五渡至大西庄城市风貌改造工程,推进城市公园绿化和片区绿地改造。
加快推进新城骨干路网建设,城市规划展览馆、射击射箭馆投入使用,开工建设AI智慧公园,积极推进阳泉市中心医院、阳泉大剧院建设,让新城成为阳泉城市新名片。
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6个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打造1000亩杂粮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加快发展“互联网+农业”。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进工程,促进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新启动3个示范片、20个示范村、100个提升村的整治工作。
在整市脱贫的基础上,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落实好后续扶持各项工作。开展美丽宜居创建活动,打造10个脱贫奔小康示范村、10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脱贫成果巩固提升示范村。
聚焦营商环境优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积极探索“一枚印章管审批”的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推行“承诺制+并联审批”模式,推进“承诺制+标准地”改革,试点区域评估,实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制度,压缩核准类项目审批评估时限。深化“3545”专项改革,大幅压减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建设项目审批及水电气报装办理时限。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证照分离,大力推进照后减证,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最大限度地让企业用营业执照一把钥匙,打开“准入”和“准营”两扇大门。
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全面构建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监管机制,推进跨部门联合监管和“互联网+监管”,对新兴产业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加快推进“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全覆盖,新建市级政务服务大厅投入使用,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构建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建成投用。
落实各项惠企政策。积极落实国家和省已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继续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保费率。提升互联网办税水平,大幅压减企业办税时间。全面推行依清单收费,坚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完善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度,加快“公转铁”运输结构调整,降低企业要素成本。优化企业银行开户服务,规范涉企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限,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积极配合做好营商环境评价评估工作,以评促改、以评促优,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重商亲商的社会环境。
聚焦生态环保攻坚治理修复双管齐下见实效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持续调整优化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结构,坚持排放总量与排放标准双控制,标准服从总量。
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统筹推进“五水同治”,深入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专项行动,全面整治县级及以上水源保护区内违法违规问题。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效改造,推进污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推进桃河、义井河、南川河、香河、秀水河等污染严重河段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
统筹打好净土保卫战。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公布污染地块清单,强化土壤污染源监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加大对城市周边裸地、历史遗留矿坑点治理力度。
抓好生态修复和体制机制建设。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各类造林7.51万亩。突出抓好环境监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排污许可、区域环评等重点改革任务。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三线一单”管控。深入推进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体制改革,健全乡镇街道环保机构,将环保监管延伸到最基层。
聚焦社会民生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全年完成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0.8万人。
持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做好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提标工作。全面放开养老市场,推进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推进城中村改造和非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开工建设1100套保障房,实现“居者有其屋”。
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探索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和校长职级制改革。推进中考改革试点工作。改善高中办学条件。促进职业教育提档升级,支持阳泉职业技术学院和阳泉师专建设发展优势专业。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深化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推动城区、矿区分别以市一院和阳煤总院为龙头探索市域医联体建设。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巩固完善薪酬分配制度,探索院长聘任制。持续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更好地保障群众就医需求。推进“三特兴医”工程,打造一流医院和领军专科。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完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和远程医疗。
保持社会安全稳定。压实党政、部门、企业安全责任,全面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深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有效遏制较大事故。强化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