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客
在故宫“一票难求”的今天,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2011年深陷失窃、错字、拍卖、封口、瞒报、逃税等“十重门”的故宫?从“十重门”到文化大IP,故宫到底做对了什么?
故宫博物院当然是令我们骄傲的,它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收藏着世界最丰富的文物藏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每年接待1000万以上观众的博物馆。但这些“世界之最”是最重要的吗?如此的世界之最是否等同于能让人们享受到文化盛宴?
在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看来,并不是。说故宫有宏伟的馆舍,但70%的区域都竖着“非开放区、观众止步”的牌子;说它有丰厚的文物藏品,但99%的藏品都沉睡在库房里,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无缘得见;说它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观众,但观众都是从前门走到后门,走马观花,从未沉浸其中。
而过去8年,故宫就是在努力让更多人更好地感受、参观更加开放的故宫,感受故宫文物背后的历史之美。
以观众为中心,让游客享受有尊严的游览
过去,游客买票参观故宫就如同进了拓展训练营,得“杀敌”无数:先是花一个多小时挤到购票窗口,再拖着疲惫的身体往外挤。等排完验票、安检、存包三个队,两个多小时过去了。这时候又还有多少心情认真游览呢?
而如今,故宫坚持以观众管理为中心,让游客享受一次有尊严的、高品质的游览。
买票方面,故宫一方面清退商贩,将清理出来的房子改为售票窗口,开放32个窗口服务游客,另一方面开放网上购票,增加购票渠道。与此同时,故宫在2015年还开始限流,每天只接待8万观众,以给游客更好的游览体验。
安检方面,过去验票是验票员站在栏杆里面,观众从午门的三个小门进去,安检机堵了半个门洞;现在则把验票口设在两边,验票口也不再是原来的2个而是18个。
展览方面,自从“石渠宝笈特展”上的“故宫跑”之后,故宫的各项展览也日趋常态化。
此外,故宫还在细节上越发重视游客的体验,比如把冰窖变为烤鸭店,让顾客不必只能吃自带的干粮。
添加可以休息的椅子。以前故宫没有一个凳子,游客累了也只能席地而坐,当时最好的座位是树坑。
提供2.6倍于男厕的女厕,甚至把职工食堂变成了厕所。
不让文物蒙尘,让故宫“活”起来
文物从来不是尘封的古董。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认为“文物是有生命历程的,他们也是可以活在当代的,可以融入人们现代生活的”。而原状陈列和文创产品就是把故宫文化融入当下人的生活的有益尝试。
故宫整理了6.8万件文房四宝、3.9万件生活用具,也针对这些藏品安排了很有意思的展览,比如:
藏品中有大量中草药,就要安排中草药展;
儿童玩具展,清代十个皇帝有五个是未成年皇帝,他们有大量的中外玩具;
家具展,故宫有6200件明清家具……
更重要的是,这些文物在制作之时就是为这个环境制作的,今天故宫仍旧把它们成组地摆放在这个环境中,就共同构成了情景和故事。这就是所谓“原状陈列”,是故宫最有特点的展览。
而在展现形式上,故宫也突破了大家印象中故宫“大气磅礴”“正”“深沉”“历史感重”等的风格,以萌萌的文创产品的形式让故宫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
2016年故宫文创销售额已超过10亿元,到2017年底,文创产品种类已经突破了一万种。
而2019年,故宫更是推出了“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特展”,以破纪录的近千件文物重现昔日皇宫过年的装饰、活动,呈现出一个古老而盛大的紫禁城之年。
运用科技的力量,让百年前的精彩重现
有人觉得历史太抽象,离自己太远,对历史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史书的文字层面,而故宫则用科技的方式把历史具体化,让人们回到过往。
《韩熙载夜宴图》APP让《韩熙载夜宴图》变得立体了,人们可以更详细地了解这幅画的艺术造诣、时代背景和人物角色,在里面可以听到模拟的当年琴声,欣赏当年的舞姿。
《清代皇帝服饰》则告诉人们,真正的皇帝着装和电视剧里往往是不同的,皇帝要在不同场合穿不同的服装,不同服装则有不同构造,包括他们的靴子、帽子、配饰和服装间有哪些细微的联系。
故宫还建了数字博物馆,人们可以通过数字地图来了解故宫1200栋古建筑,9371间房屋的信息;通过数字长卷更好、更详细地看到故宫藏卷;通过虚拟现实进入养心殿、三希堂和太和殿……
就像单霁翔说的那样,故宫“不断研究人们接收方式的改变,并适应改变,让大家了解最新的展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修复结果,这个过程是无止境的”。
故宫用8年时间完成从“十重门”到“故宫萌”的转变,吸引了无数粉丝。我们相信在未来,一道宫门,不会是两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