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之殇【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9-04-20 16:46:01 点击次数:9526 】
文/项梦曦
英国议会下院14日投票决定支持英国推迟“脱欧”。两年时间,逾20场谈判,英欧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脱欧”最终还是变成了“拖欧”。英国与欧盟之间、英国政坛内部始终存在的分歧,让这场“世纪离婚”变成了一场看不见终点的马拉松。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场本世纪最大“闹剧”的发生?或许只有回到故事的原点,才能厘清这一路走来种种问题的根源。
2016年6月23日上午7时英国脱欧公投正式开始,但恐怕谁都没能想到投票最终会以“脱欧派”的胜利告终,因为此前无论是民调数据还是媒体舆论都倾向于留在欧盟。那时在大多数人看来,火热的脱欧宣传更像是一场民众宣泄负面情绪的狂欢。诚然底层人民的声音掀起了巨浪,但最终理智的精英阶层会让英国留下。然而结局出乎所有人的意料,24日上午7时公投票数出炉,最终结果与此前民调预期大相径庭,其中支持脱欧的票数17410742,支持留欧的票数16141241,脱欧以3.8%的微弱优势取得了胜利。
随之而来的却不是胜利的喜悦,当脱欧成为现实而不再只是一句政治口号,巨大的迷茫笼罩了英国。“离开欧盟意味着什么”“什么是欧盟”登上了谷歌英国区搜索榜,此前不少在负面情绪裹挟下投出脱欧票的民众此时才开始真正思考,脱欧究竟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而对于支持留欧的人而言,除了对未来的迷茫,更多的是愤怒。
在英国公投结果公布当天就有人在英国议会网站发起二次公投请愿,随后的签名人数高达400万人,创英国请愿签名人数最高纪录。与此同时,“反脱欧”游行瞬间席卷了伦敦,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手持标语反对英国脱离欧盟。青年人是其中的主力军,在公投结果支持留欧的伦敦地区,18到24岁的年轻人中有75%支持留欧,该地区支持脱欧的多数是65岁以上的人。“他们(老年人)的固执和无知,在透支我们的未来。”一名参与游行的年轻人面对BBC的镜头激动地说。
“英国脱欧就像把鸡蛋从做好的蛋饼中取走一样难。”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说。
入欧43年,英国与欧盟的联系千丝万缕,如今要一举斩断,难度比预想中更大。两年时间,逾20场谈判,英欧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脱欧中的不少问题仍没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在谈判的前期“分手费”问题是双方交锋的关键。在解决了这一问题,进入谈判的下一阶段后,“北爱尔兰边境”则成为了最大的争议焦点。
英国国内“硬脱欧派”和“软脱欧派”的对立始终存在。“硬脱欧派”希望在政治和经济上完全与欧盟脱离,“软脱欧派”则希望英国在政治上脱离欧盟,但在经济上与欧盟保持同步。虽然此前特雷莎·梅多次表示,英国若要脱离单一市场、脱离关税同盟,只能走“硬脱欧”的道路,但这与避免出现“北爱尔兰硬边界”问题及保持英欧间“无障碍的”贸易这些基本承诺本身就是矛盾的。想要继续推进脱欧进程,特雷莎·梅能做的只有妥协。因此,如今的脱欧方案可以说是硬脱欧的外观、软脱欧的内核,但这也使得无论是“硬脱欧派”或是“软脱欧派”都无法对其满意。脱欧路线难以统一,让英国政坛陷入无休止的内斗。首相得不到议会的支持,重要内阁大臣纷纷辞职,“后院起火”让英国政府的谈判之路走得极其艰难。
与此同时,英国民间反对脱欧的声音不绝于耳,自脱欧公投之后大大小小的反脱欧游行时有发生。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聚集了约75万人,是自2003年以来英国境内最大规模的抗议游行。一团糟的脱欧谈判让民众对政府兑现承诺毫无信心,他们要求进行“二次公投”,彻底终结脱欧及保守党少数政府的执政。从上至下,英国社会充斥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更让人头痛的是,没有一种声音能够成为绝对的主流,各方的相互指责与争斗正逐步撕裂英国社会。